澳洲本科VS中国985本科
发布:fwnixohf 浏览:2803 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否竞争过别人,最终还是看你个人实力。
但也有人在一线985混日子,也有人在新南名列前茅拿distinction。除了我上面说的不可抗力,能否拿到一个好offer重点在于题主你的自身能力。
说下澳洲留学优点:
首先普遍意义上,留学经历会拓宽你的视野,提高你和不同人群的交流能力,性格也会变得更加aggressive(褒义)。
学校的课程更倾向于自主学习探索,而不是填鸭式教学,因此你的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
如果你有志于进外企,那么留学期间培养出的良好英文水平也将是一个敲门砖。
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潜移默化,不多说。
【私货:不知道其他留学生感受如何,至少我在留学期间学会了忍受无尽的孤独感,使我变得更加independent+inner-peace。】
缺点:
生源参差不齐,据我所知澳洲教育已经快产业化了,是众所周知的低门槛,导致生源鱼龙混杂,对学习氛围甚至个体、以及学校声誉造成了影响。即使新南是一所很优秀的学校,但由于去澳洲读书的人太多,让很多HR一叶障目,认定澳洲学校水,认为你实力不济。这是一线985相比新南更受待见的根源。
相比国内的实习机会、人脉资源,澳洲学校要少很多,而且澳洲大公司不多。我特别羡慕国内本科学生实习经历一大把。反正我在加拿大找个实习已经葛优瘫了。
交流成本高。英语水平会提高,但花在英语的心思放到专业课上,专业知识掌握地会更好。
普遍较低的GPA。这点存疑,不了解新南的GPA情况。说下我的情况吧。在我校,每门课,不管必修选修,平均分都一直控制在67,换算成GPA是2.7。如果均分是73+,那么教授会把分数bell curve down。最后毕业时,我们商院平均GPA是2.4。 要知道这个数字已经是第一年淘汰了30%的学生,然后逐年再淘汰一部分人之后的结果了。我们学校门槛比不过常春藤,但至少吸引了加拿大最优秀的生源。所以我想说国外很多大学确实比较tough,考试难度高,给分很严格。因此不了解具体情况的HR看到你GPA不如国内大学生,可能会认为你不努力,还会联想到第一点。
总是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看到这么一句话,
澳洲大学太水了!澳洲大学录取门槛太低了!澳洲大学毕业不得雇主认可!
为啥这么说?
因为澳洲大学大多数专业的申请不用PS,不用CV也不用面试!更夸张的是,录取标准低,中国学生扎堆….
于是呢,根据中国学生传统的门槛高即学校好的理论,澳洲八大即使在世界主流排名榜内名列世界前列也没卵用…
更多的人渐渐开始怀疑澳洲大学在全世界顶尖公司HR眼中的认可度问题。
实际上,咱可以暂且撇开主流的大学排名,就用事实说话,从雇主的眼里看看澳洲的大学水不水?和别的世界名校包括中国主流优秀大学的对比如何?
咱们的对比采用最新的LinkedIn数据。
LinkedIn(领英)—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从领英上面搜集的数据将极为具有代表性。它反应了世界各大学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和走向。
那么,让我们开始分析。
第1轮PK:国际金融城校友分布情况
世界上被冠以金融城的城市基本囊括了有头有脸的顶尖公司,于是大学们毕业生都会倾向去这些城市找工作,这就类似于国内毕业生喜欢去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找工作一样。
那么,我们今天取样:中国香港!
之所以选择香港是因为,在香港大陆和国外大学毕业生在工作竞争方面都较为激烈(因为工作签证等的限制和人口的拥挤化)且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对海归的认知度最扁平。
澳洲顶尖大学目前在香港就职数据如下:
悉尼大学 USyd
墨尔本大学 UniMelb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
莫纳什大学 Monash
从上可以看出,澳洲顶尖大学在香港的表现不俗。
可以看到,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和UNSW学校校友所在的前列公司基本囊括了国际一线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JP摩根、花旗、瑞银等);四大会计事务所(PwC、Deloitte 、EY、KPMG);大型跨国商业银行(如汇丰、Citi等);也有在大学如本地大学机构工作的。
同时,可以看到澳洲国立大学在商业类机构中的表现在5大名校中相对薄弱,仅有613的校友数据被挖掘。多数ANU的校友在香港就职于政府机构或者大学机构,这可能才是ANU的强项所在。
而UNSW新南威尔士大学以4418校友数量的强劲数据获得了5大名校中在香港最高的校友数量,从某一角度,网上流传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在香港的认可度最高可以成立。
如果大家还好奇,可以亲自去领英搜索完整统计结果,以上只作为例子呈现。国内方面,据了解,澳洲顶尖名校毕业生除了就职于传统的金融和四大还有很多去技术类公司如IBM、华为、百度、西门子、联想、甲骨文、思科等等。
这说明什么呢?这大概可以说明香港这万千大军抢独木桥的就职竞争情况下,澳洲顶尖大学依旧获取了顶尖机构的认可。而那些说水的,实际上多数来自毫无社会工作经验的凭个人主观感受猜想说的,并不一定有足够客观的数据支持。
其实,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亚太的分区有很多高层都是澳洲人,也是澳洲顶尖大学毕业的,所以澳洲顶尖大学的学习经历在亚太地区是可以混得开的。
第2轮PK:顶尖大学毕业生不去澳洲?
澳洲大学在网上基本可以公认为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最具名气。
同时,在网上不少平台认为中国顶尖大学如清华、北大等的毕业生都去美国,并不去澳洲读研或者继续深造。
而实际上呢?让我们来看看。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有10人去墨尔本大学深造,也不乏去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的学生。共计去澳洲大学15人。
清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仅8人前去墨尔本大学深造。
北京大学
从上可以看出,北京大学2-15毕业生继续到墨尔本大学深造的人为20人,到澳大利亚继续读书的人共计25人,超越了加拿大的23人。
北京大学2014毕业生到墨尔本大学深造人数为11人。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去墨尔本大学20人。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去墨尔本大学18人、悉尼大学11人。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2015届毕业生去墨尔本大学24人、悉尼大学11人、UNSW5人、莫纳什大学5人、昆士兰大学1人。
而浙江大学2014届毕业生到澳洲墨尔本大学继续深造仅12人。
碍于文章长度,我们只陈列2015年毕业生去向报告。2014年报告数据不陈列,但是都是准确数据,大家可以去对应学校官网核实。
可以明显发现,中国四大顶尖名校毕业选择去澳洲大学深造的人依然很多,而且从2014年到2015年是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多数学校是翻了一倍。
现在咱们最后把面上的分析转化为一个点上的分析。
那就是 ↓↓↓
第3轮PK:顶尖公司内,各名校人数?
投资银行行业几乎是所有行业中门槛最高的一类,尤其像是摩根大通(JP Morgan)这样的投行机构更是如此。基本上所有的顶级投行都会有一个target school list,即是当投行HR收到简历时候,他们会根据这个list来筛选简历,如果你毕业的学校不在list清单上,可能连简历关都过不去哟。
一般情况下,投行在中国区域最认可的是清北复交4所名校的毕业生。
毕竟大多数留学党就读于商科、工科或相关的专业领域,而且这些学科的毕业生经常都会将投资银行作为目标(只不过分工不同,工科类毕业生可能更选择偏Quantitative side的职位)那么咱们现在就用JP Morgan摩根大通作为一个例子,数据继续取自世界最得认可的最大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
对比学校为澳洲的顶尖名校 vs 中国顶尖名校,对比的数量为这些名校在摩根大通投资银行的就职校友人数。
北京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99人
清华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76人
复旦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79人
浙江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22人
上海交通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42人
中国人民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21人
南京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23人
香 港 地 区
香港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164人
香港科技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90人
香港中文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123人
澳 洲
墨尔本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68人
悉尼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119人
新南威尔士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166人
莫纳什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58人
澳洲国立大学进入过摩根大通的校友有16人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以各大名校进入摩根大通这个全世界顶尖的大投行的校友人数情况来看,排序是这样的:
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悉尼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剩下
是不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在JP Morgan获得了最多的校友人数166,基本是和后面的部队拉开了一定距离。
而其余澳洲名校如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都和中国顶尖的清北复旦及香港大学等相去不远,悉尼大学甚至高于清北,基本处于一个水准线。
当然,肯定有小伙伴说,这只是一个案例,不代表全部的顶尖机构。这点我们不否认,只能说从这一案例,给大家搜集一些客观数据呈现的结果。作为最难进入的行业内的顶尖公司,相信还是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从以上的3步分析结果显示,一目了然,在客观数据的前提下,澳洲大学真的很渣很水吗?如果是,那么摩根大通(JP Morgan)的HR部门为什么要从澳洲的UNSW、悉尼大学等招数量和清华、港大人数差不多甚至更多的毕业生?
这时,想到了主流排行榜英国QS/TIMES,上海ARWU和美国USNEWS,我们会发现澳洲顶尖名校如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并未和中国名校清北复交和港大有很大的差距,从国际顶尖机构就职人数和国内名校毕业生去向也呈现了类似的结果。
为什么如此多的舆论却执意认为澳洲的顶尖名校水到快成了洪水、湖水甚至大海水呢?仅仅用门槛来衡量毕业生质量,这是否公平?
有没有竞争力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一刀切,主要还是看人。就拿UNSW来说,澳洲八大名校之一,商科更是号称澳洲第一,在世界上的声誉也是很好的。一个学期最多可以选4门课,每门课每周3课时,算起来一共只有12学时,好像可以过得很爽,但真正读起来并不轻松,经济和金融的课每周都有作业,金融的课三周一次Quiz(小测验)。不看书或不做作业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别想拿到participation的分数。因此,澳洲大学水?虽然被折磨得很惨,但说句公道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比一些国内985的教学方式科学。另外,还想在这里纠正一个国内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国外的大学生都不学习。
清北复交混日子的也大有人在,澳洲留学的自然也有不少不学无术的人,有那种人们印象中英语都说不好、混个文凭就回家继承产业的中国富二代。但同时,澳洲留学用功学习的人并不比国内985少。UNSW的主图书馆有10层,平时也会是满满的,早上6点半开,6点半就有人去学习,晚上10点关,里面的人就会像北大图书馆关门的时候那样鱼贯而出,而且不止是中国人才用功学习。
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你能否能够到你想要的工作目标。以结果为导向,看看你为了这个目标你最缺什么,是英语水平,还是各类证书,还是含金量较高的实习经历等等。我学生的简历库里,实习经历丰富,有留学背景的学生,竞争力是偏强一些的,因为现在的企业都比较喜欢有国外背景的人才。